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

淺談秋日養生法則


養生之法,四時不同。雖已分四季,但仍可細分,養心養身。多數人注重養身,經常問煲甚麼湯水好,但養心養神亦極為重要。 內經中「四氣調神大論」的 「調神」,已明確突出了形上的重要。
「秋三月,此謂容平。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,冬為飧泄,奉藏者少。」初讀中醫時,每一個學生也要背這一句,但那時根本不會明白個中精要。十多年後,才明白,這幾隻字,字字珠璣,十分實用,若把句中的意義推而廣之,萬卷不盡。
氣血運行亦隨天地變化而轉。季節變化,心病身病,由此而起。病起之時,隨要用藥物外,其實亦要多加留意情緒的調節。身心同治,事半功倍。

心身同病,一同療理

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 ,分別主要由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影響,而秋天屬金肺,肺主悲,秋日特別多愁緒。
禮記中「西方者秋.秋之為言,愁也」,的確 「天昏昏兮人郁郁」。秋天就是多情緒病,而那些病多偏於悲,鬱,愁之類。
身體則因氣血運行失衡,而引起不同的病,如 「逆秋氣,則太陰不收,肺氣焦滿」、「若夏月好吃冷物過多,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瘧疾者」,或把各舊患引出。

調節之道

1. 從心出發

秋,禾穀已熟,生命將終。秋主收,心肝之氣內收,喜怒不達,愁緒自然易生。 「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」這是內經中,緩和秋收,防止秋愁的方法,具體操作方法很多,如《理瀹駢文》:「七情之病也,看書解悶,聽曲消愁,有勝於服藥者矣。」那個曲和書,不是驚嚇片,也不是悲情小說,而是偏向於平淡的東西。但那種平淡的節目,不是每個人也能接受,我們只要做要到心平氣和,安於現狀即可。

2. 生活習慣

「 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」,次序是先早臥,再早起。早睡眠一方面能滋養五臟,使各臟腑的血氣更平穩,另一方面又可避晚上的陰氣涼風。早起,日出而作和適當進行活動,使氣血微動,溫養五臟,能令日間更加精神。這種生活習慣,可順應秋收之氣,又不會使身體過於疲乏。

3. 飲食出發

「當秋之時,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。」
「秋氣燥,宜食麻以潤其燥,禁寒飲食,禁早服寒衣。」
「七月七日採蓮花七分,八月八日採藕根八分,九月九日採蓮實九分,陰乾搗細,煉蜜為丸,服之令人不老。千葉蓮服之,令人羽化。」
《法天生意》曰:「立秋後十日,瓜宜少食。」
《雜纂》曰:「是月採百合,曝乾蒸食之,甚益氣力。」
秋日飲食宜忌極多,略說一下就是, 不宜過食辛辣和燥熱的東西,因秋氣燥,再食燥熱辛辣定必傷陰,容易引起各上呼吸道和陰虛的病。可稍多食蓮子,蓮藕,百合,芝麻等養陰食品。
最後,坊間有很多秋日湯水,如雪梨、雪耳、羅漢果茶等,都是由這些法則變化出來,這些湯水的目的是 「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」以達到「容平」的結果,所以煲這些湯水時,份量不用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