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冬來素補,如何會更好?

冬宜進補

生長收藏,四季各有其主,而冬天主藏。冬天日照時間短、寒冷,氣血多內藏滋養五臟,此時只要把握時機,適當進補就可以事半功倍。「藏」是十分重要的,因「藏」是為下一次「生」做好準備,簡單說,就是冬天調理得當,來年身體就更易更好,相反,則更易患病。

首選素補

「食肉則遺」,過去很多明醫也愛以氣味清輕的植物來調補身體。其實以素食進補,功效絕不亞於肉補,價錢通常亦比肉補便宜,味道也更易入口。冬天常見的肉補,如蛇、兔、羊,大多性剛味厚,難以把握,反而素補則較易把握,亦較少出現滯補的情況。

冬天宜食食品

冬天有太多味美又補身的食品,舉例如下:
粟子、核桃、老薑、元肉、紫蘇、蕃薯、芋頭、蓮藕、蓮子、肉桂、杞子、糯米等等。
這些食品多數偏溫,既安全又容易配搭,但仍有一些宜忌。糯米有驅寒溫陽的作用,所以冬天特別多人煮糯米飯,但有皮膚病、痛症,或易胃脹者不宜多食。
蕃薯薑糖水是冬天預防感冒及驅寒的好伙伴,在每次天氣轉冷前一天,不妨煲給全家;肉桂則是一樣極溫的食物,其他季節用難免令人熱氣生瘡,但在天氣寒冷,如只有10度時,把肉桂加入少許食物中,可有很好的暖身作用。我個人則愛把肉桂放入果汁中或做肉桂卷。

煲補品不要加肉

肉類會給收了大部份補品的精華,即使大家連肉也吃掉,也很難消化和吸收所有肉類。再者肉類易阻氣機,會很易出現滯補食傷的現像,故多數補品不宜同肉類一起煮。
另外進補仍有好多要點須留意:

進補須技巧

過去和現代的人都很愛補,但卻忽略了補的技巧。一味盲補,很多時錢用了不少,身體卻越來越差。補,可不用貴,更不宜多,至於服用的頻率則因人而異。除非是生死由關,或長期可做到心境平和,否則補不求速。我比較推薦少量頻服方法,如木耳美容,可持續每天食3至4朵,一段時間後自有功效,但若一次過大量服用,不止無效,更會損傷脾胃。

勿把食藥當食療

記得每年冬天,報紙或電視上都會出現大量教人進補資訊,如把杜仲,何首烏,牛膝,等大量中藥加入鷄湯中。若根據那些食療方,雖然功效好,但製作出來的其實不是食物,是藥物,而且是味道怪異的藥物,教人如何入口?
食療既然是食字行前,就應該在味道上有一定要求,絕不能難以入口,味道差的不應叫食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