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

春日飲食養生

春天「百草回芽,百病發作」,有些人身體越來越健康,但有些人卻舊病復發,風濕、皮膚病、春困、脾胃病一併而上,一些合時的湯水和飲食,可讓人更健康,和減少舊病復發的機會。

春日兩大特質

  1. 陽氣升散
    「太陰生少陽」,春天就是由寒轉溫過程,由於只是「初陽」,飲食方面不能經常太「熱氣」或「太濁」,當然生冷食品絕對不宜。
  2. 濕聚
    在上一篇《春日霧霾,小心外出》已經提到了春困多濕的問題,在這裡不詳談。
基於以上特質,春日飲食宜微溫、清淡、袪濕。而不論升發陽氣,還是袪濕,都先要脾胃健康才能達成,故健脾亦是春天食療的特點。
以下介紹的食材,不同體質的人也可以食用:

五指毛桃、土茯苓

單是一味五指毛桃,已有補氣袪風濕的作用,對於經常烏眉瞌睡,周身骨痛,和做正經事就睡的人,是極好的補健品,更重要的是五指毛桃氣香味淡,有一陣陣的椰香,無藥材的怪味,而且十分便宜。
新鮮土茯苓又是另一個味道清香的便宜食材,可防治濕疹和預防春日的腸胃不適。
街巿有不少檔口也有賣新鮮的五指毛桃和土茯苓,大家不妨問問。
藥材店中有乾的五指毛桃和土茯苓,但都不建議大家常用。
新鮮五指毛桃(約3至4兩)土茯苓1個洗後稍切開,煲1小時,已可供4至5人飲用。

香茅、紫蘇茶

以上兩樣都有袪濕健脾,防治感冒的作用。兩種東西都已有茶包賣,但本人則喜愛用自家種的紫蘇,每次3至4片,洗淨後直接混入剛煮好的麵條即可。

薑、陳皮

生薑、陳皮,一年四季日夜也適合食用,但份量則因時而變。生薑陳皮,兩者合用建脾袪濕散寒,又可長服,唯春之時,用量變化稍大。初春寒重,可稍多用,春未熱盛,量可較少。
現代人的湯水都很複雜,一煲湯經常用上7至8樣食材,有時甚至比煲藥的藥材還要多,味濃且濁。其實春日湯水,應以簡單為主,每次2至3様食材,不單止味道清新容易控制,更不會加重脾胃的負擔。
坊間很多養生湯水,大方向都正確,但很多時都會加入不需要的肉類。春日飲食,味宜清輕,加入太多不必要的肉類,減弱袪濕建脾的功效,又未見得好喝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